為使發(fā)燒友易于概覽英國主要音箱廠的面貌,下面歷數各著名品牌的簡要發(fā)展史和代表作,品評其優(yōu)劣得失,并無諱言。一家之見,偏頗在所難免,尚希各有關人士見諒!
英國音箱
AE:此乃英國音箱中之異數,聲底非常特別。創(chuàng)業(yè)之作是AE-1。在英國音箱中,首創(chuàng)采用金屬音盆中低音單元。動態(tài)強勁,瞬變快如閃電,沖擊力驚人。聽流行曲,聽搖滾樂、New Age、電影音樂……,小小的箱體音場廣闊無邊,鼓聲、鈸聲真實無比。若有人懷疑英國音箱的爆棚能力,讓他聽一回AE,定會啞口無言。然而,聽古典音樂就只算不過不失,弦樂、人聲略帶金屬味,不像正統(tǒng)“英國聲”。AE-1不算難推,配膽機可以中和一些缺點,增加些感性色彩。原本箱體噴涂處理,很專業(yè)化。后出過玫瑰木版本,對音色的溫暖度有一定改善。其原配腳架質素極佳,為重型鑄造結構,價雖昂,但必不可少。后來出過加大尺寸雙低音的AE-2,三路分音的AE-3,不流行。近年設計者Phil Jones走去美國創(chuàng)立Platinum再闖天下,AE則漸走平價路線,例如AE-100。
ATC:另一間發(fā)源于專業(yè)錄音室,而今名滿天下的英國極品監(jiān)聽箱。設計者Billy Woodman的基本設計哲學凝聚在那只世上最好最貴的中音單元上:即是說,ATC喇叭以“單只中音單元涵蓋完整中音區(qū),表現人聲、弦樂器基音,上接高音單元補泛音,下接低音單元親底”為其基礎設計。這只中音單元乃B. Woodman畢生得意之作,結構復雜。從實物剖面看,不僅磁鋼碩大無朋,而且音圈同樣巨大。強磁力利于高靈敏度,快瞬變,大音圈可承受巨大功率,實現大動態(tài)。更為特殊的是,在音圈與周邊支架間,采用了上下兩層彈性支撐片,我推測是為了改善大動態(tài)時的線性。為了堅持要生產這只不符合經濟原則的中音單元,當年B. Woodman竟與老板鬧翻,辭去Goodmans公司總工程師的職位,出來自己單干,以承接訂造錄音室監(jiān)聽喇叭系統(tǒng)為生,由此可見Woodman對自己理想的執(zhí)著。時至今日,ATC為高級專業(yè)界訂造監(jiān)聽喇叭,還是該廠的正業(yè)。Woodman敢在強手如林的英國專業(yè)界獨闖天下,靠得是針對“BBC箱”動態(tài)弱、速度慢、箱聲染色大等固有弱點進行的徹底改善。以高質素中音單元為核心,三路有源電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驅單元 ,厚重堅實的音箱箱體,當然最重要的還是B. Woodman金耳校聲,英國現代監(jiān)聽箱的新準則-----ATC于焉面世。ATC中音質感、實體感天下無敵,音色準繩純凈無染,低頻快而準,動態(tài)線性毫無壓縮,強勁的程度休說英國音箱無人可比,便是美國音箱中的佼佼者,也罕其匹?,F今發(fā)燒友愛用ATC聽爆棚古典,其實它最大的長處,是可以重播“殺死人”般嘈吵的重金屬音樂、硬搖滾而照樣氣定神閑!英國流行音樂成就之高,舉世公認,那些精奇古怪之作,錄音工作又非常考究,除了ATC,哪種喇叭可以承擔?ATC邁向民用市場,倒反而是香港發(fā)燒界尤其是雜志和代理的功績,其中《發(fā)燒音響》陳老編厥功至偉。為面向家用,ATC先是將它的100和50施以包裝,改貼精致木皮。然后又打破慣例,設計兩路書架箱20、20T、10。當然,ATC重視中音濃密的傳統(tǒng)不變,B. Woodman特為設計了獨家泡制的重型中低音單元,碩大的盆罩恰似中音球頂的再現。發(fā)燒友在家中用ATC箱,須要明了它的特點,方能將其發(fā)揮至最佳:1.ATC是專業(yè)監(jiān)聽箱,設計目標是音色、質感忠實無比,動態(tài)比例毫無壓縮(聲音小就真小,大就真大,沒有像“BBC箱”式的暗中渲染來補償)。在錄音工作中,“忠實還原”是至高無上的原則,但移在家用,卻使聽慣BBC箱的發(fā)燒友,感到ATC“小音量不過癮,沒精神 ,開大聲才好,才過癮”的感覺。要準確還是要好聽,用家自己要先想明白。2.ATC箱效率甚低,難推。這是因為它原是按電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驅設計的,在錄音室里天天用大音量摧殘,“效率低”不是缺點,反倒對減少失真,增加耐受功率大有好處,但這個傳統(tǒng)帶到它的兩路分音家用喇叭上來,便使發(fā)燒友又愛又恨,十分頭痛-----ATC傳真度高染色極少,擴音機略有瑕疵便暴露無遺:ATC效率低難推,又要擴音機功率大,力量雄厚。又要靚聲,又要大力的擴音機,價格必定天文數字!這是想玩ATC的發(fā)燒友無法回避的問題,須要有思想準備,量力而行。否則,“娶”到家中,“養(yǎng)不起”,豈不尷尬。3.與當今其他名器相比,ATC確實不甚重視高頻延伸。它用Audax(現在也由Vifa代制)大口徑高音單元(與5/9、5/8所用相似),強調和中音的銜接而犧牲超高,結果形成ATC質感強而空氣感弱的特點。這對專業(yè)用途毫無妨礙(FM立體聲高只到14000Hz),但在家用hi-end范圍里,面對講究的發(fā)燒友,比較之下對ATC的音場和空間感便有所挑剔了。為其配一對極品超高音如Elac的“蘑菇頭”,不失為一個辦法。最后,ATC音箱的型號自成一派,按容積定名,如20就是20升,100就是100升。一般居室條件,20和20T最實用。
B&W:“新英國聲”或曰“英國/國際聲”的代表。與英國傳統(tǒng)的保守宗旨相反,B&W觀念新潮,在音箱結構上創(chuàng)新到令人目瞪口呆;但由于其品味甚高,給人留下的是倜儻瀟灑而不是矜奇弄怪的印象?,F今大喇叭旗艦是“鸚鵡螺”,書架箱旗艦為“銀簽名”,都是創(chuàng)意非凡的杰作。不過正如超級跑車Jaguar220,豈是凡人敢做夢想者。B&W極端重視聲音的開揚通透,音場的準確重現,它是“線性相位單元排列”、“矩陣箱體支撐”的倡導者,其代表作是著名的801。801曾經在很長時間,成為hi-end英國音箱的象征,也是寶麗金等世界各大公司錄制數碼古典音樂的監(jiān)聽箱。從這個意義上說,數碼錄音的功過榮辱,B&W 801都有一份。B&W基本的聲底是開揚細致,松靈瀟灑,與ATC正相反,與“BBC聲”也甚為不同。我感覺B&W適應了現今雅皮一族的音樂口味,其商業(yè)成功實屬必然。B&W現今已是大廠,產品檔次范圍極廣,除了前述極品系列外,800系列屬發(fā)燒系列,其中805是代表B&W的書架箱。P系列、600系列則系普及型產品。作為發(fā)燒友,總要買8字頭箱才好。
Celestion:這是英國最古老的音箱廠牌之一,歷史超過60年。Celestion在英國算大廠,除生產家用hi-fi箱外,還生產舞臺專業(yè)箱,稱為百變龍系列。Celestion早年生產三路分音的Dittion系列,音色柔美,是七十年代英國家用箱的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初,設計出著名的兩路分音書架箱SL6,成為英國音響界的一 件大事,也是Celestion歷史上里程碑。SL6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專門匹配設計的高質素聚丙烯盆中低音單元和銅振膜球頂高音單元,單元面板與音箱前障板匹配成型壓鑄,有內加強支撐的MDF板中型書架箱體。SL6的設計追求是一方面繼承“BBC音箱”的平衡度“音樂時”,另一方面減少乃至消除箱體共振染色,改善音嘗定位、擴大動態(tài)范圍,以迎接“數碼時代”的到來。SL6的成功在海內外影響很大,音響界的許多人由此改變了對“書架箱”的傳統(tǒng)認識,領略了精品級書架箱在動態(tài)、氣勢、低頻質感 、音場營造力、定位、層次……方面,凌駕于傳統(tǒng)多路分音落地箱之上的潛力。“不以尺寸論音箱”,這個觀念是由SL6帶起來的。由于SL6太成功,此后Celestion基本上放棄了落地式精品音箱(除了那次采用鋁帶高音單元的Celestion 7000的不成功嘗試之外),十余年來一直堅持發(fā)展兩路書架箱。在SL6基礎上,改用航空上的蜂窩鋁結構(所謂“飛機地板”)整體音箱,誕生了一代名器SL600。八十年代,SL600價格和質素皆鶴立雞群,被公認為兩路書架箱的皇者。SL600的音質在6仔的基礎上更上層樓,聲音極為開揚自然,幾乎毫無染色,音像完全脫離箱體,真實感驚人,“淡而有致”是對SL600的確評。此后,昂貴難造的銅膜高音單元存貨消耗殆盡,SL6改用同樣結構的鋁膜單元,甚至新出的SL700,雖然是SL600的后繼產品,也只好用鋁膜單元,剩余的銅膜高音全用來制造了最后一批專供香港的SL600。由于改用鋁膜高音,SL6Si、SL700的韻味已遜于600仔,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實,但Celestion利用搞6系列時積累下的經驗,以低廉的價格推出3號仔。這是低價英國音箱中的異數,平衡度頗佳,音色淳正樸實,效率高易推動,是發(fā)燒初哥入門佳選,我曾經推薦無數朋友采用,都甚滿意。Celestion的最佳制作我認為仍系SL600。近年來在強手如林的英國喇叭廠的競爭下,Celestion漸失方寸,100號,300號都反應平平,傾盡全力的新旗艦Kingston,又在箱體上下功夫,想重奪回至尊地位。不過今非昔比,物是人非,重溫舊夢恐不易矣?,F今Celestion歸屬香港金山集團,大規(guī)模運作下,新一代產品轉向經濟級家庭影院,且與同屬金山的KEF漸漸靠攏。我只希望廠方不要將歷史名器6仔系列斷產,讓新一代發(fā)燒友們可以領略到它的不朽?;蛘咩~膜高音也有復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