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多月之后的文字了。
說到老關這次解開 KT88/6550 的秘密,還要從這種大電流管子的基本理念出發(fā)。國人搞 KT88 ,當年多是看重其理論上的大功率輸出能力,抱著“只要推得動 DYNAUDIO 一族喇叭,自然能夠征服天下”的膚淺認識,于是往往將屏壓和簾柵壓都用得很盡,以便取得近 100W 的大功率。在這種工作狀態(tài)下,如果負壓比較淺,會非常不穩(wěn)定,管子損耗很快。為了穩(wěn)定,廠家于是把負壓加深,同時施加比較深的負反饋。而同時出于設計者的水平,電源往往不理想,僅夠勉強工作。而輸出變壓器也限于成本和設計水平,往往兼用普通 30 - 40W 的 5K 輸出變壓器,僅靠用大管子,高電壓強制提高輸出功率。這樣幾方面下來,機器雖然在假負載正弦波測試狀態(tài)也能夠輸出大功率,但真實配搭喇叭時帶復雜負載能力很差,空有表面的技術指標,徒具虛名。
這就是早期幾種國產(chǎn) KT88 膽機,享有“膽機石聲之美譽”的根本原因。
此后,一些廠家轉(zhuǎn)入傳統(tǒng)的電子工業(yè)模式,走回工程團計算設計,儀表驗收的路,基本上不懂得配搭國外經(jīng)典喇叭來校聲。而此時 300B 已奪走“膽王”之稱號, KT88 在音響市場上淪于失寵,廠家也就平常視之,生產(chǎn) KT88 機型,不過是聊備一格罷了,甚至是為了消化零件庫存也未可知,如此哪里會有什么佳作。
而近年另一些港臺發(fā)燒商家在大陸 OEM 的出品,又走了一條在國內(nèi)原有那幾家 OEM 廠的現(xiàn)成東西上特別定制,加補品零件校聲的路。比如用古老味道的電容,用電子管整流,扼流圈濾波,等等。說實話,以我的經(jīng)驗,這套方法就是搬用 300B 單端直熱機的一套“摩機大法”,放在 KT88 這種大電流管子上,恰恰暴露了一種忽視理念,盲目實踐的作法。結果把 KT88 的優(yōu)點埋沒,雖然減少了那種兇惡氣,但又往往陷入一種矯柔扭捏的勁里邊去,聲音很不痛快。
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用料高級,聲音并不高級,和 K6 那樣淳樸真誠的聲底一比,就明白我批評的是什么了。
而我聽用 KT88 的幾臺歐美名器,聲音味道雖有不同,但都有一種痛快淋漓的彈跳感,收放自如絕不拘謹做作,我以為這正是 KT88 與別的膽管不同的根本之處。
與我聽過的國產(chǎn) KT88 機相比,這就是有設計的作品和照葫蘆畫瓢的仿制之不同。
因此,我這次搞我的 KT88/6550 機器―――“ K88”, 首先就是要明確這種立意,不是做那種
“ XX 機型的豪華改版”,而是度身定制,專門為 KT88/6550 打造最佳平臺。
首先我從電源入手, 500W 級音頻矽鋼片來做電源變壓器,高達 1000MA 的電流供應,為減低內(nèi)阻,盡量發(fā)揮 KT88 的大電流特色做了充裕的后備。同時,堅決放棄電子管整流,改用 3A 的超快速二極管,不用扼流圈,都為盡量打開通暢的電流通路服務。
簾柵用晶體穩(wěn)壓,對 KT88 這種大電流管子十分有效,為其建立了理想的環(huán)境,從根本上保證了雄偉的聲音氣勢。
推動級采用難度較高,需要正負電源的陰極輸出直接耦合,用上我喜愛的大電流雙三極管,荷蘭產(chǎn) E182CC ,保證 KT88 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能獲得源源不絕的驅(qū)動供應。
前端則用 12AX7 和 12AU7 接成長尾倒相,簡潔通暢,好管子來源廣泛,免除用家的后顧之憂。
說實話,一個好的,立意明確而深刻的電路框架設計,決定了一臺優(yōu)秀的擴音機之基礎。當然,縱使有了線路圖,沒有恰當?shù)牧慵に嚱Y構配合,照樣會失敗,許多仿制名機的東西作成非驢非馬就是例證;但反過來沒有好的電路設計,在一個概念混亂,目的矛盾的線路上企圖靠亂用補品來產(chǎn)生奇跡,絕無可能。我們國人造擴音機,比那些歷史名器的差距,主要就是在這里。這就是學養(yǎng),功力在起作用,整體系統(tǒng)概念在起作用,而不僅僅是那些名器具體用了什么秘方訣竅。
坦率講,中國高級音響從系統(tǒng)概念設計的水平說,北京領先于其他地方很多,是唯一在設計上有些好東西能和國際 HI END 對話的環(huán)境。其主要原因,就是唯有北京之文化傳統(tǒng)能夠抵御南邊以“食文化”“補品文化”出發(fā)的發(fā)燒狂潮,能夠理性地分析判斷,正確吸取國外 HI END 之精髓,建立起基于文化的聲音評價體系,既不至于陷入象江南品牌那樣對電子技術的瑣碎迷戀,也不至于陷入象嶺南品牌那樣對昂貴原料,精密加工本身的崇拜。與美國和歐洲不同,中國尚沒有身居小城鎮(zhèn)而文化環(huán)境能和國際接軌的條件,所以如果不搞真正的 HI END 則罷,如果要搞真正的 HI END 而不是搞那些閉門造車,稱斤買鐵的東西,則唯有尊重北京的文化優(yōu)勢,承認北京的基于音樂概念的設計能力。當然,我說的這個“北京的文化優(yōu)勢”,是指唯北京有創(chuàng)造 HI END 品牌的潛力;我當然明白同樣在北京,也有中國音響發(fā)燒中最糟糕的東西,而且正是因為在北京,就做得特別令人不齒。抄襲模仿,拉大旗當虎皮,炒作空洞的概念,一個也不少!而且,正所謂“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這種極 HI 的對比,在中國也只有北京。
閑話扯遠了。談回 K88 本身。經(jīng)過反復努力,多次失敗,我們終于找到了所要的聲音。那是一種跌宕大氣的聲音,和我 2A3 單端的 3W ,絕然不同,但又都有一脈相承的地方:高貴的聲底,豐富的空氣感,細致而充滿彈性的質(zhì)感。 K88 最主要的聲音標志,是中音質(zhì)感的細密貼切,弦樂,鋼琴非常過癮,比之于喇叭,仿佛 ATC 那種感覺。而正是因為細節(jié)足夠細致飄逸,所以大動態(tài)起來的時候,那種石破天驚的重量感,才分外動人心魄。 K88 是感性十足的,在她面前,你無法不沉迷于音樂的酣暢淋漓中,除非一曲終了,你無法平靜激動的心靈。有了 K88 ,我自己都重新把塵封已久的那些蕭斯塔科維奇拿出來聽,那種烈火與鮮血,仿佛又回到 15 年前親身經(jīng)歷的一切之中。記得衣修伍德曾經(jīng)有個著名的比喻,“在暴風雨前的一只蝴蝶”,我每每用 K88 , CELESTION 700 來聽老蕭的弦樂交響曲,深同此感。
如果說我的晶體機 MF-1 的校聲喇叭為 TABLETTER 2 , 2A3 校聲的喇叭是 3/5A ,這次 K88 的校聲喇叭則是英國書架箱中另一個經(jīng)典,以聲音平衡,淡雅,而有些“性冷淡”著稱的 CELESTION 700 。當然 700 已經(jīng)只有 2 手了。我選擇 700 為目標,其實除了因為在高級玩家圈中近來 2 手 700 不少,另一個目的是讓她充當“ D 系喇叭”的模擬。
英國某些書架箱經(jīng)典中,有一種“藍襪子” ( 注 ) 味,含蓄典雅,而 700 是一個典型。這些年香港經(jīng)濟不景,原價 20000 的 700 仔不少流落大陸,許多人沖著名聲買下,但就因為這種“性冷淡”的聲底,雖然清雅,但有些枯淡,很難找到合適的匹配,往往不討人喜歡,轉(zhuǎn)手很快。我之所以用 700 來配 K88 校聲,雖然有緣分的原因,也是正好要檢驗 K88 的魅力。 700 果然具有染色極少的參考價值,許多在配 3/5A 時覺得聽的過的錄音都顯得平淡許多。配 K6 ,顯然 700 的感覺是在虛應故事,毫不熱情。而這種情況,如果企圖僅僅換其他功率強勁的擴音機,則連基本的韻致都沒有,還要糟糕。許多人都會懷疑,這樣的聲音,怎么值 20000 ?這也就是為什么 700 常常被拋棄的原因。
700 就不吃這一套?講句笑話,“藍襪子”據(jù)說常常有“ LL 傾向”,這也就是她們不感興趣大男人的原因,你看看簡 . 愛 …… 這次倒要看看 K88 的另類魅力了。
在幾經(jīng)調(diào)校下, 700 終于在 K88 的魅力下投降了。在 K88 的推動下, 700 失去了矜持,相反表現(xiàn)出一種理性和感情的平衡,動態(tài)爆發(fā)時熱情跌宕,細致溫柔時清雅可人。
順便拿出一張我最近在校園小店淘到的李斯特第一,第二,彈鋼琴的鬼妹和樂隊,指揮都素所未聞,但錄音有天碟級素質(zhì),演奏華麗,略有點發(fā)燒味,但絕對過癮。
我近來聽的發(fā)燒級錄音,一是這張,二是一張魯賓斯坦和瓜內(nèi)里四重奏的莫扎特,魯賓斯坦晚期錄音,都極光彩照人。
同時恰逢家兄關乃忠回國指揮,順便帶他們兩夫婦新錄的發(fā)燒古琴 CD 《古琴新韻》來聽。由于時間匆忙,家敘為主,為省心我本來接 MF-1 晶體機給他們聽,已經(jīng)覺得十分出色。后來 K88 調(diào)校完成時他們路過,一聽,失聲道:這才是當時的感覺!比我們家里還象!須知,我哥哥關乃忠一輩子搞古典和民族音樂,多年站在指揮臺上,同時又是我發(fā)燒的領路人,家里玩 MG3 屏風 20 年,用我的 211 兩臺電子分音,所以雖然我沒有機會去溫哥華實聽,聲音水準之權威,絕對不容懷疑。他們這樣肯定 K88 ,很說明問題。
此后,我搬著 K88 ,匹配過從 A7 號角,到 MINI 烏托邦, K88 的聲音硬是贏許多價格昂貴數(shù)倍的美國,歐洲膽石名機,我現(xiàn)在最感興趣的是找機會和 JADIS D7 , M275 這兩臺新老名器來交流一下。
不著急,等忙完香港展覽會再說, K88 不是一時一事的東西?,F(xiàn)在我唯一擔心的是怎樣長期找到 E182CC 這只管子,或者我能找到用新管子 6H30 出好聲音的狀態(tài)?